第二百三十节 圣人的赏赐
次⽇一大清早,陈凯之便习惯

的早起,穿戴整齐后,才一开门,竟见邓健已一⾝官服的在门外,似乎是打算要去翰林院里点卯的样子。
不过,这个时候倒还早,陈凯之还想跟师兄说点什么,不可思议的一幕竟发生了。
竟见师兄突的趴在了廊下,只是瞥了一眼陈凯之,便提笔对着一张纸写着些什么。
陈凯之不由道:“师兄在做什么?”
“笔记!”邓健头也不抬地继续写着,显得很认真。
他突然开始很在乎自己⾝前⾝后之名了,似乎觉得自己极有可能会成为大人物,自己所记载的东西,极有可能传世,光耀千古。
他匆匆地记下:“吾卯时一刻起,师弟卯时三刻,君子早起以自強,莫如师弟贪睡不起,戒之、慎之。”接着,将墨一甩,又将这草稿匆匆的折起,才道:“糕点和蒸饼都给你收拾好了,快去读书。”
陈凯之汗颜,他本以为师兄昨儿说要写笔记,也就是新鲜为止,可看这样子…
陈凯之觉得这师兄得魔怔了,这么一个土鳖般的翰林编撰,似乎觉得一下子,就成了人物了。
陈凯之有些无语,好吧,懒得管他了,匆匆的吃了早点,便如常的背着书箱赶去学宮了。
此时,天罡拂晓,陈凯之一到学宮的仪门,便感觉到无数灼热的眼睛看着自己,许多学兄学弟,都不约而同地朝自己行注目礼,却又显得有些不敢过份靠近。
甚至是门前的守卫,见了陈凯之,亦是眼里放光,笑嘻嘻地道:“陈解元,来上学了啊。”
“啊…”陈凯之有些难以适应,忙朝他们一揖:“是。”
守卫顿时红光満面的样子,似乎觉得陈凯之和他们招呼,是⾜以吹嘘几天的事。
心情复杂地到了文昌院,陈凯之放下了书箱,不待同窗们涌上来,却见刘梦远先生已是到了。
此时,刘梦远板着脸,咳嗽一声,跃跃

试的同窗们顿时⾊变,一个个便如鹌鹑一般,不再敢造次了。
刘梦远瞥了陈凯之一眼,便淡淡道:“凯之,你来,掌宮大人寻你,随老夫去拜见吧。”
陈凯之只点点头,便随刘梦远出了文昌院,快步至明伦堂,而在这里,许多博士已经济济一堂。
掌宮杨业此时正焦灼地等待。
突然有人⼊了天人榜,这是何其大的事,宮中的邸报已经出来,那篇文章,也随着邸报开始传遍各个州县,而学宮这里,有学宮的职责,⾝为掌宮,必须得有所表示。
博士们则在下头窃窃私语,虽已经过了一天,可至今,博士们依旧还没有回过神来。
因为历来⼊榜之人,最年轻的,是三百年前的那位才子,不过此人⼊榜时,也已有三十多岁,可即便如此,依旧被人大书特书,关于这位才子的各种风流轶事,更是流传至今。
现在这位⼊榜的陈凯之,竟只是个少年啊。
陈凯之徐步进去明伦堂,顿时又被无数灼热的目光聚焦。
陈凯之心里苦笑,人怕出名猪怕壮,难怪上一世的某位‘哲人’,总是说闷声发财才是最好的。
他面上平静,快到堂中的时候,却是故意加急了几步,如此,方才显出自己的恭敬。
越是此时,陈凯之觉得越需谨慎,才子骄傲了,这叫狂士,狂士这玩意,别看后世之人觉得牛

,可实际上就是老油条,没几个有好前途的。
陈凯之站定后,便朗声道:“生学陈凯之,见过杨大人,见过诸位先生。”
一个很漂亮的揖礼,无可挑剔。
呼…
杨业暗暗松了口气,他放下心了,当初陈凯之刚⼊学宮时,曾闹过不愉快的事,方才他还有些担心,怕这陈凯之会趁此机会,想要借题发挥。
此时,杨业捋须笑道:“不必多礼,凯之,你⼊了人榜,文章传世,可喜可贺,这于我大陈文坛,更是增光添⾊的盛事,学中上下,无一不是

欣鼓舞啊。”
陈凯之抿嘴一笑道:“生学惭愧,侥幸得名,让大人和诸位先生见笑,此篇文章,只是生学一时感慨,或许别出心裁,可论起功底,生学较之学中同窗,还是多有不如的。”
谦虚。
这是时文嘛,只说这是自己灵机一动的作品,而真正的学问,却得靠扎实的功底,是没有捷径走的,可是陈凯之说自己连自己的同窗都不如,这便是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了,陈凯之素知人心,现在自己风头正劲,不知多少人不服气呢,正好趁此态度,表一个态,如此一来,那些不服气的人心里舒坦了,未来,也给陈凯之多了一些方便。
杨业眼眸一亮,他今⽇,算是重新认识了陈凯之了。
第一次打

道的时候,给他的感觉是,这个陈凯之是不好惹的,而这一次,却令杨业有一种如沐舂风的感觉。
他笑道:“你就不必自谦了,此番请你来,道贺只是其一,这其二,便是历来的规矩,营建书斋。规矩,想来凯之也懂的吧?”
陈凯之怎么会不明⽩吗?
天人榜的事,陈凯之在史书中也是略略读过的。
凡是⼊了天人榜的人,便算是‘先生’了。
虽然陈凯之年纪还小,还只是学宮中的生学,可规矩就是规矩。
他记得,有一部书中曾提过,只要⼊榜,便可得圣人的馈赠。
这个馈赠,并非是皇家所赐予,而是来自于‘圣人’。
当然,圣人是名义,无非就是,原本的所有权乃是圣人,是圣人鼓励后进,而赏赐的。
虽然圣人已经作古了近千年,可他的名义,依旧很好使。
比如这学宮,虽是太祖⾼皇帝所营造,可事实上,在名义上,却是圣人的馈赠,既所谓圣人庇护天下门生,选其俊杰,⼊宮读书。
而这里的学官,固然也多是朝廷的任命,可是任命之前,却是经过诸博士们的推举,在推举之后,报知朝廷,朝廷再予以承认。
这是当年,太祖⾼皇帝为了独尊儒术,同时展现自己崇文重道的意思。
学宮占地极大,更可怕的是,它面对着的乃是洛

城,可是背靠着的,却是上林苑。
上林苑占地极大,乃是皇家游猎和屯驻噤军的场所,方圆数百里,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,林木茂盛,因为屯驻着噤军,又是皇家的林苑。
本来按理来说,寻常百姓,是不得私自随意出⼊,或是在山中游猎、砍伐的,不只如此,在林苑深处,还有皇家的别宮,噤卫就更加森严了。
而学宮却堂而皇之的占据了这里,不只如此,除了学宮现有的建筑之外,还很不客气的占了方圆百里的土地,自然,这些土地并非是学宮所有,事实上,产权却是名义上属于‘圣人’的。
在太祖⾼皇帝的构想之中,这片上林苑中所划分出来的学宮之地,是为了招揽天下儒生在此,尤其是那些名士,若是愿意来此讲学,大可以营造自己的书斋,领着弟子在此读书。
只是这种特权,随着央中集权的不断壮大,最终却变成了一纸空文,即便朝廷再如何对读书人礼敬,也绝不会任你占着这么大的茅坑。
可⼊了天人榜的‘先生’却是例外。
也就是说,陈凯之可以在学宮之中置业了。
这既是⼊天人榜的福利,陈凯之当然不会拒绝,他的人生格言是低调做人,却是⾼调钱赚。
陈凯之道:“生学敢不从命。”
杨业呵呵一笑,道:“⼊地榜的先生,可置地三百亩,来人,取舆图来。”
三百亩,不算小了,对于陈凯之来说,简直算是惊人的数字,最重要的是,这块地,处在上林苑,深处学宮之中。
陈凯之为之咂⾆的同时,面上却是一副名利于我如浮云的样子,我也不是很想要地,只是偏有这样的陈规陋俗,好吧,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
有书吏捧着不知积了多少灰尘的舆图来,案上一摊,顿时灰尘卷起,一股腐朽之气弥漫。
博士们皆是羡慕地看着陈凯之,他们都是学宮里的先生,可在这学宮里,也不过是一个一两亩地的书斋呢。
如今大家佩服于陈凯之的学识,也对陈凯之的

子颇为欣赏起来,倒也热络,纷纷聚拢,七嘴八⾆起来。
“既是书斋,理应选址在靠着明伦堂的所在,我看这里好。”
“此处好,此处有一片湖泊,⾝后乃是天人阁所处的⽩云峰,若是选在此处,寄情山⽔,岂不美哉?”
陈凯之不噤汗颜,呃…这些家伙,代⼊感太深了,话说是我选地方好嘛?
陈凯之只抿着嘴,眼睛落向这舆图,在这里,一幅洛

城的地形俱都展现眼前,而学宮的位置,则在洛

的西北方向,面对內城,背靠起伏百余里的上林苑,而学宮所处的位置,占了一隅之地,在这学宮之中,亦是峰峦起伏,有三处湖泊,一条河流,这河流,乃是洛⽔的支流,连接城內城外,至于山峰,就不计其数了,⾜有上百之多。
m.KEdUxS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