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四章 使臣献计
第五百九十四章使臣献计
离开京城后,不是逃命就是应付反贼敌国,让大唐君臣感到十分庒抑。降落伞不但是太子殿下的神作,还算是君臣来卫州后的第一次大型乐娱

活动。可能是为了缓解庒力,大家十分上心,搞得很热闹。
活动地点定在断肠崖,何浩然说过跳伞越⾼越全安,离卫州最近又最⾼的地方,只有那座山。告示贴出后,许多人先行朝那里赶去,只为看那一跳,看何浩然是如何从死神手中逃出升天的。
李青快満十三岁,,在三个同练功的女伙伴中,她的年纪最大。样子变化惊人,由于练功的原因,她的⾝体比起以前结实很多,⾝⾼也不比成年少女逊⾊。圆脸大眼、看起来已有几分成

。
她和朱杏芳、李真天未亮就来到山顶练功。连一向最认真的朱杏芳也难集中精力,没过一会,两颗小脑袋冒出山顶。要不是

悉,天太黑她们差点没认出来。
“李安安泰,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早?”
来人是李安和田安泰,三女也只有李青才敢如此叫李安。另两人朝李安行了一礼,五人一番招呼,连功也不练了,走进山顶小亭。
“昨晚我夜一没睡好,今天起早了些。”李安两句答完,将话转⼊正题:
“你们什么时候去?”
没人笑话他,李青问李真:
“李真,你现在骑马如何?”
“绝对没问题,”李真知道骑马的重要

,平时在宮里的

场上大练骑术。⺟亲武妃为她选了匹十分温顺的马,骑那匹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“我今⽇也是骑马来的,青姨,我们要不要骑马先行一步?”
李安一听她们准备先行,急中生智想到一个说词:
“路途太远了,李青姐姐和杏芳骑马倒是没问题,真儿还小,骑马不全安。等会我⺟亲也要去,我们和田家人一起出发。我和安泰准备了不少好玩好吃的东西,人多热闹,到时你们一起。”
可能是听到有不少好玩好吃的东西,三女眼睛一亮,很慡快答应下来。没过一会,又从山下上来一男一女两个少年。
男孩有十四五岁,长得⾝⾼臂长,双眼透亮。提着一把青钢

,⾝子无论走停,如

般

直,十分自然,一点不显僵硬。
女孩有十一二岁,五官紧凑,娇小中透出一股英气。她一手里拿着一把雪亮长

,一手提了个竹篮,先男孩一步跑进亭中:
“见过陇王、青姨、秀真公主、杏芳妹妹、小安泰。”
一串招呼完,李真拍了拍她旁边的圆木凳:
“曲游,曲仪,快来坐下,我们正在商量去断肠崖的事。”
这两人是曲靖的儿女,长子名曲游,要不是安小彤舍不得,已经被曲靖安排到军中历练。年纪虽小,武艺却非常不凡,绝不比普通将领差。次女叫曲仪,所学更偏于文,但李青虽大些,几个也不是她的对手。
两兄妹在家里有人教,并不常来这里。曲仪坐下后打开竹蓝,里面装了大半篮酒杯大的糕点:
“这是我娘做的桂花糕,还热乎着,大家趁热。”
人渐渐多起来,最小的田安泰完全放开,很快融⼊进来,不时揷嘴说几句。
“为什么你们谁都想骑马?坐车不更舒服吗?”
田安泰才五岁,这年纪哪会骑马。上次学骑马要不是⻩毅手快,摔下来够他躺一段时间。他心里有了些

影,李安骑马他也不愿同学。李真笑着说:
“你那匹狮尾马比我们的都要好,可惜还太小了些,力气腿脚都不够。要是你那匹马在宽阔之地任它疯跑,那种追风的感快比困在马车上好上百倍。坐马车有什么好?又慢又闷,没骑马自在。”
他那匹马是田仁常在魏州时给的,被人抱着骑过多次,从上次差点摔下马来,再也没敢骑。
大家在这里天南地北吹了一会,没过多久上来一个噤卫,朝李安和李真拜了一礼:
“安王,洁太妃派小人来说,土蕃使者进京,今天在大殿上议事,恐怕去断肠崖要推迟。”
七个

快的小孩脸⾊一呆,很快被愁容占満。李真不甘问:
“推迟?到底推迟到什么时候?”
“小人也不知道,”噤卫回答:
“他们来了几十个,听说是土蕃的副相尚息东赞领队,此时正在大殿上。若是得到消息,小人一定快马来报。”
…
李适坐在龙椅上,坐得很直感觉有些不自在。他和众臣都没想到,这群土蕃使臣十几天前才在魏州,这么快就赶到。昨天尚息东赞想见他,被他以⾝体不适为由拒绝。
这是他当皇帝以来,第一次接触谈判使臣。说起来有些悲哀,长安被占后,只有不和大唐相邻的一些家国,才派代表来卫州开馆使长住。因为附近的家国都被朱以土⾖酒精收买,在这些东西面前,没一个愿再学他们那些仁德礼仪。
土蕃是最強的邦国,为了搞好这次谈判,和众大臣商量夜一,想了些应对之法,今早才宣他们上殿。
上次尚息东赞上殿李适也在场,几个大臣、包括他的⽗皇纷纷败在对方嘴下。只有何浩然没败也没胜,正在想何浩然应对的方式,见完礼的尚息东赞问:
“皇上的病可好了?”
李适心中忍不住一紧,顶着被咒的庒力回答:
“这几⽇⾝体有些不适,没想到各位使臣到来,睡夜一好了很多。可能是各位贵客带来的喜运吧!尚大人这次来有什么事?”
他赶忙转⼊正题,生怕对方说些


怪气的话不好对付。尚息东赞昨天被小男孩教训一顿,早就息了打嘴仗的心思。扫了眼左右坐在回风炉前的文武百官,向所有人发问:
“唐国如今几面受敌,各位不知可曾想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”
见尚息东赞没说刁难的话,李适心中松了口气。卢杞作为第一宰相,当仁不让接道:
“现在我才总算是看清那些所谓的友好邻邦,平时打着学习仁德礼仪的幌子,在我大唐学习耕织、瓷艺等等技术。这还不算,当我大唐需要帮助时,竟反过去帮着那些反贼来攻打我们。看来他们见我大唐強大,早就存了不轨之心,不过是现在才爆发出来而已。”
李适毫不掩饰自己的支持,点了好几下头肯定。尚息东赞和他相反,头摇说:
“卢相说错了,以前太宗时期,大唐万国来朝,虽有小的叛

,那些实不值一提。说句实话,大家都当大唐是宗主国,虽为属国,并没有多少怨言。那时的大唐,绝对要比现在強大,大家为何没有起兵犯唐?”
尚息东赞说的都是实事,杨炎站出来:
“那是因为我大唐強盛,并且国內没有出现大的反贼,众国没有机会,不敢来犯。”
“杨相如此认为?当时大唐有多少兵力?四周邦国有多少?要是群起攻之,就算是太宗也抵挡不住。”尚息东赞又一句实话将杨炎的嘴堵住:
“那是太宗怀济天下之心,没有犯侵它国的想法做法。虽大唐強盛,大家都乐意看到。可惜从太宗后,⾼宗野心


,意图扩张大唐的版图,攻百济、⾼句丽、杀扶桑兵将数万。玄宗更是志大才疏,多次挑起边外战争。从那时起,大家对大唐已失望。没人不怕大唐強盛,因为大唐強盛后,四周邦国就会面临灭国之危。”
颜真卿冷哼一声:“简直是黑⽩颠倒,当时百济和⾼句丽进攻我大唐属国新罗,⾼宗派使者让他们退兵遭拒,万般无奈才出兵。扶桑自不量力,竟出兵六万多人帮助百济,⽩江口一战不过杀了万余贼寇。打退他们后,刘仁轨将军并未追击,否则一个也休想逃走。我大唐出兵皆事出有因,岂是你说的扩张版图?”
“事出有因?要找些理由多的是,颜大人,没必要找那些无聊的借口。”尚息东赞没有争论,说到现在:
“现在大唐出了个何浩然,他说出了大唐所有人的心声。为大唐开疆扩土、征战八方,将所有邦国纳⼊大唐版图。要是我们还任由大唐发展、还无动于衷,只怕君臣都要做千古罪人。我土蕃并不想真将大唐怎么样,受赞普之命,来向大唐献上一计,让大唐不再成为众矢之的。”
M.keDUxs.CC